02-软件架构基础
架构的基本概念
软件架构指的是一套系统的基础结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了系统的组织方式及其演化能力。软件架构的关键在于它定义了如何以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方式来组织软件系统,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例如,分层架构常用于简化系统设计,通过将系统划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等,来降低组件间的依赖性
软件架构的作用
软件架构为软件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维护提供蓝图。它确保所有的系统组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以达到预定的业务目标。
指导性和约束性是软件架构的两个主要作用。首先,它作为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框架,指导开发人员选择特定的技术和模式。其次,它对系统的演变提供了约束,确保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能持续满足初衷和需求。
软件架构的元素
软件架构由组件、关系和软件属性组成。组件表示系统内部的模块或子系统,关系则是指组件间的相互作用,而软件属性包括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以及其他质量属性。
- 组件是构建系统所需的基本单元,可以是软件代码、模块或者服务。明晰组件的职责是架构设计的核心。
- 关系定义了组件之间的交互,它确定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 软件属性则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如何平衡、优化是架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些常见的概念
软件架构的基本概念涵盖了对软件系统整体设计和组织的一般性原则和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架构基本概念:
-
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都有清晰的职责和接口。模块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复用性。
-
分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接口。分层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组件化:将系统划分为可重用的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
-
领域驱动设计(DDD):系统的设计和组织是围绕业务领域的概念和逻辑展开的,强调对业务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建模。
-
服务导向架构(SOA):系统中的功能被组织为可重用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被其他系统或组件调用和组合。
-
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组件通过事件进行通信和交互,当事件发生时,系统中的其他组件可以对其作出响应。
-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系统被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交互,而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
微服务架构:系统被划分为一组小型的、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功能和数据存储,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架构的系统,设计原则
架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涵盖了对系统设计和组织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它们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系统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架构基本概念和原则:
-
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都有清晰的职责和接口。模块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复用性。
-
松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减少,以减少系统中的耦合度。松耦合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高内聚:模块内部的元素应该紧密相关,实现单一的功能或目标。高内聚有助于提高模块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
分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接口。分层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可扩展性: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和业务增长。
-
可重用性:系统中的组件应该能够被有效地重用,以减少重复开发和提高开发效率。
-
可维护性: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应该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修改,以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满足业务需求。
-
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安全性要求,包括数据安全、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方面。
架构风格
架构风格是在软件系统设计中常见的一些模式和风格,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系统中组织和交互组件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架构风格:
-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系统被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交互,而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
分层架构:系统被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有特定的职责,例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
微服务架构:系统被划分为一组小型的、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功能和数据存储,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
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组件通过事件进行通信和交互,当事件发生时,系统中的其他组件可以对其作出响应。
-
领域驱动设计(DDD):系统的设计和组织是围绕业务领域的概念和逻辑展开的,强调对业务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建模。
-
服务导向架构(SOA):系统中的功能被组织为可重用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被其他系统或组件调用和组合。
-
无服务器架构:系统的逻辑被封装在函数或服务中,而不需要管理服务器的基础设施。
-
数据驱动架构:系统的设计和组织是围绕数据流和数据处理展开的,强调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